fbpx

從0開始又五音不全的我

五堂課內唱歌不走音

我叫 Sharon ,今年已經三十好幾了,是一個住在歐洲的台灣人

會想要學習唱歌其實只是一個偶然的念頭

因為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一個人拿著吉他自彈自唱、自娛娛人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休閒活動和興趣,所以我就決定去學吉他

在這之前我算是完全沒有學習過任何的樂器,也對樂理幾乎沒有概念


學了幾堂吉他課、會按了幾個基本的和弦但是彈得很爛之後,我有了基本的自娛能力

既然是自彈自唱,唱歌自然也是這個娛樂休閒的重點

但我不只對音樂、樂理、調性沒有任何概念,對唱歌更是完全不了解

雖然以前很常跟朋友們一起去 KTV 唱歌,但真的就是純屬娛樂的那種,算是包廂裡的背景音吧!

從來沒有人會說我唱歌好聽,雖然也沒有人會特別叫我別再唱了 (大家都是好人XD)

但是我唱歌的時候不會有人特別停下來聽我唱歌,大家就是聊自己的天、吃自己的飯、各自
自己的事這樣

我一開始對於學習唱歌並沒有特別的想法

因為基本上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五音不全、連對唱歌的基本概念都完全沒有的人

因為我不只不知道自己唱歌有什麼問題 (只知道不好聽 )

我連對別人唱的歌也沒有概念,無法評價一首歌到底好不好唱、難不難唱、難點在哪

而且我也聽不出來自己是不是有唱在對的音律或調性裡

就算真的走音或調性錯了,我也不知道該從何修正

所以我不確定對於我這樣完全門外漢程度的人,學習唱歌是不是一件理想的事?

總覺得好像有點羞恥,因為我應該不是只有喉嚨有問題,可能耳朵的問題也很大

除了擔心自己學不會之外,也在想老師會不會覺得我很難教?

所以我從萌發學習唱歌的念頭,到我真正決定去學唱歌,中間其實掙扎和考慮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原本我想說反正我吉他彈得這麼爛,唱歌爛爛的也沒差, 只是自娛而已也不用要求太多

我一直用這樣的想法在拉住自己,所以一直也沒有實際的行動

我會接觸到Orange 老師,很純粹就是 YouTube 隨機推薦了個影片來給我,我記得標題是「三個錯誤導致你唱歌難聽」之類的

我想說自己唱歌不好聽應該要了解一下原因

但我看完了影片之後

發現老師把錯誤解釋得很清楚但我卻聽得一頭霧水、 依舊完全沒有任何的概念

就是老師所講的邏輯我都有聽懂

可是到底要怎麼實際運用到唱歌這件事,我是一點想法都沒有

包括影片裡提到的一些專有名詞比方說氣息啦、共鳴啦、聲帶閉合啦,我都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所以其實我看完影片之後是更打退堂鼓的,想說我這種完全不知道唱歌是什麼的人還是不要去為難老師好了

接著YouTube就三不五時會跳出一些Orange老師頻道裡的影片來給我

我看了幾個「唱歌診療室」系列的影片

老師除了各別解釋每個人唱歌的問題之外,也會在影片中教導如何使用一些技巧和練習來改善這些問題

但我發現自己一樣都沒看懂,就是我雖然理解老師所說明的邏輯

但是我對那些跟唱歌有關的條件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概念,比方說如何改善氣息、增加聲帶閉合、共鳴要記得轉換這些很常聽到的內容

我還是聽不懂而且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所以我就更加確定我與唱歌這件事的距離,就跟從歐洲要回遠,愈看愈勸台灣的路一樣遙退

話雖如此,我一開始還是有下載老師的「開嗓菜單」的

但我實在不知道裡面的這些練習與唱歌到底有什麼關係

而且我也不知道做這些練習的具體意義為何,所以雖然下載了但是就一直放著也沒真的去練習

因為我一直覺得會去學唱歌的人都至少會有一些基本程度在

至少對老師所提到的氣息 、閉合、共鳴、喉頭位置等是有基本的認知和概念的

但我是真的完全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

所以老師所提供的「聲線練功坊」 的線上課程我是完全不考慮的

因為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只靠看影片的方式就把這些概念都看懂、聽懂

不然我看了頻道裡的那麼多集影片也不會一直都還是一頭霧水了

基於這些原因

我對於學習唱歌這件事一直是非常保留的,也不時在心裡勸退自己不要為難自己和別人

所以真正打動我、讓我最後決定付諸行動的其實不是老師在影片中把唱歌這件事解釋得多清楚 (因為我發現自己不管怎麼看影片都還是聽不懂)

也不是我好像突然聽懂了什麼 (因為我依舊是有聽沒有懂)

而是 Orange 老師對於分享學習唱歌這件事的熱情 ,這是真正打動我的原因。

我在三不五時就會從YouTube推薦跳出來的影片裡感受到了Orange老師那份熱切想要分享的熱情

每個影片雖然都不長、 內容我也都沒怎麼聽懂

但我覺得那是一份很純粹的熱情 ,一種真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因為唱歌變好聽而快樂的分享心情

我被這份熱情感動,我覺得擁有這種「純粹喜愛」熱情的人不會讓人受傷

不然一直對學唱歌這件事很沒信心的我, 總是擔心自己會被評價或是被老師嫌棄

這也是遲遲不願不敢不想跨出第一步的原因。

所以我一開始對於和 Orange老師學唱歌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期待或預設立場

我沒有假定他一定會教得很好或是一定可以把我給教會

但我喜歡他「想要分享學習唱歌」的熱情, 所以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感受這份熱情的魅力和影響力

如同我所說的

線上課程我不考慮是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有能力看影片自學唱歌

而且還能把這件事學會是說我也不知道「學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但我直覺自己是學不會的,而且我希望當我有疑問時可以即時得到解答 (我的問題很多 XD )

所以我選擇了一對一的課程

因為我覺得以我這種對唱歌完全沒概念又沒基礎的程度來說,我很需要有人可以直接告訴我到底自己具體的問題是什麼,以及如何改善。

Orange老師在第一堂上課時就問我為什麼想要學唱歌?

說實在的我並沒有什麼很崇高的目標或理想,應該說當時候也不敢有什麼太大的想法吧!

畢竟我一直是抱持著自己可能學不會也學不好的心態來做這件事

這也是我只報名了五堂課的原因,想說試看看就好

所以我當時的要求其實也很簡單

我只是希望自己唱歌能夠至少連自己都聽得下去就好,因為我的聲音就是莫名其妙的連自己都不想聽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把自己唱歌的聲音錄下來聽過的經驗,我之前曾經因為好奇而這麼做過

但當我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我只覺得尷尬癌發作、叫那個人別再唱了!

具體到底哪裡唱不好我不知道,但是這個聲音連我自己都聽不下去,就是覺得哪裡很怪

所以我一開始的目標只是希望能夠達到至少自己聽了會覺得舒服、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好

而沒有所謂的一定要能夠飆高音或是學會什麼可以炫技的高超技巧

只要想唱的和該唱到的音都唱得到、聲音自然順耳就行了,算是一個完全沒有遠大目標和抱負的學生 。

老師在第一堂上課時就讓我具體了解到究竟「聲帶閉合」是個什麼東西,這個聽了很久卻一直沒有概念的概念

這個我平時唱歌時從來沒有的元素,以及具體說明唱歌四要素氣息、共鳴、閉合、喉位之間的關係

於是我對這整件事總算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和理解

我的聲音也從一個唱歌時有氣無力的狀態變得突然間有存在感了

所以我突然了解到自己身邊那些唱歌好聽的人到底為什麼唱歌會好聽了

開始慢慢理解他們是因為聲音裡有了哪些元素以及掌握了什麼,還有這些元素該如何透過練習去調整

於是唱歌這件事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而是慢慢知道問題在哪、也知道該怎麼提出疑問的一件事了

提出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當你對這整件事都沒有概念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提問才能得到解答

因為所有的疑問都會很空泛,就像我一開始的時候一樣

我從第一堂課就很喜歡和Orange 老師上課的感覺

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他專業但又不壓迫,所以上課感覺很輕鬆沒有壓力

不會覺得好像有人一直拿著教科書和理論逼你就範、叫你聽話一樣

而是能夠實際運用一些有效且能馬上感受到差異的方式來幫助理解,我非常喜歡這種務實的作法

因為透過自己的身體去感受是最快能夠理解這些觀念和知識的方式

我需要的是有效的理解而不是空泛的學識很高深又讓人聽不懂的理論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而他所運用的方式對我來說很有效率

所謂的有效率

就是我能夠馬上理解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以及能夠馬上解答我的疑問並改善我原本的狀況

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個很有想像力的人

我覺得唱歌這件事說具體很具體,但說抽象也非常抽象

更多的時候它需要透過身體和心理去感受

因為它不是一個可以用眼睛馬上看見的東西,所以很多時候它需要透過想像力去說明一個概念和感覺

大多時候我都是用自己能夠盡可能表達得清楚的語言去提出我的問題,但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想像空間

所以也就表示我的描述有一大部份都是需要透過想像力才能理解的

而 Orange老師能夠很容易地就理解我想要表達的意思

不管我的想像空間再奇怪他都能夠了解,所以我沒有覺得我們之間有任何溝通上的障礙

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這無關老師講得好不好或會不會教,就算再會教,聽不懂也是白搭。

而我覺得 Orange 老師的 range 很寬,因為我一些天馬行空和亂七八糟的想像力他都能夠理解

也能夠即時的給予我對等頻率的回應,如果我不能理解他的某個說法

他也有能力即時地換成另一種方式來說明

幫助我去想像和感受這些抽象的理論如何在我的身上變得真實,以及協助我去落實這些概念

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有效也很有效率的學習 。

最後是我覺得他說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很精準

當我傳一些自己練習的音檔給他時,他能夠用簡短又清楚的方式給我回饋

讓我馬上理解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以及該怎麼改善

其實大部份我會需要的東西以及我能夠消化的內容他都在上課時講過

所以只要提醒了我該使用哪一種方式來改善,我實際去做的話就可以得到具體的成效

Orange老師從來不會保留什麼,至少我沒有覺得他會刻意留一手

他會盡可能地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去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概念

一種方式聽不懂就再換一種他給我的感覺一直都像是在分享而不是在教導

其實觀念和理論不難,難得是要去做到

所以我覺得老師根本也不必暗坎什麼知識,因為就算什麼都教了也聽懂了,做不到也沒用

這是我的體會就像 YouTube 影片中的邏輯我都有聽懂也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都做不到一樣

每一堂課我都覺得有很大的收穫

因為 Orange 老師 在每一堂課所教的東西都很適切,剛好都能夠銜接我上一次所學的東西

在原本已知的基礎上去添加更多一些的內容,讓我覺得唱歌這件事變得愈來愈全面性

原本以為學習唱歌是像一條直線一樣很平面地往前

但我發現從第二堂課開始後,唱歌是一件愈來愈立體的事

它變得愈來愈豐富和生動,每添加一些概念就會讓唱歌這件事變得更有趣和更立體

我也從原本對學習唱歌一直有點心理障礙的狀態

轉變為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玩又很有趣的事

對我來說它變成是一種探索

除了是對於唱歌這件事本身的探索之外,更是對身體以及心靈的探索

唱歌不是只有喉嚨的事,它是整個身體和頭腦的事

雖然發出聲音的是喉嚨聲帶,但是其實從頭腦開始就決定了這件事會怎麼發生

你對這件事的想法會決定聲音用什麼樣的方式透過自己的身體來發出

所以後來我發現學習唱歌其實是一個心理和認識自己的過程,並不完全只是運用身體去發聲的技巧或技術而已

如何運用技術是身體的事,但是心中的想法會決定身體是否能夠妥善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比方說當我在思考自己是否有妥善地運用聲帶閉合的技巧時

我可能就會因為過度專注於這個想法而導致身體其他的部位僵硬

所以我雖然做到了聲帶閉合,聲音也聽起來有厚度和力度,但是聲音會依舊僵硬和不自然

為了讓聲音變得更自然,我得試著放掉自己對於閉合的執著

學習唱歌的過程是一件有趣的事,因為常常會顧此失彼

而我則常常會需要去找到自己顧此失彼的原因

大多時候都只是因為某個對唱歌的想法或認知

有時候只要想錯了或是想偏了,聲音就無法按照我所想要的方式自然地呈現

反而放掉想法之後聲音就會變得更自然

我發現唱歌其實是一個學習「不去干預身體自然運作」的過程

因為身體是很聰明的設計只要我們不過度干預

它就能以一個最輕鬆又最自然的方式去運作

而我們會干預這種自然的運作就是因為想法、想太多

擔心音準、拍子、Key 不對、唱不好、氣不足、沒閉合、共鳴不會轉換等的各種因素


導致肌肉或多或少的緊繃, 進而阻礙了自然的發聲過程導致聲音不自然

不自然就不舒適,不舒適自然就沒有美感,所以聲音不好聽也是正常的,難怪怎麼聽都覺得尷尬癌要發作XD

Orange老師在這整個學習唱歌的過程裡,一直不斷地給我一些觀念來添加我的知識

但同時間也不斷地提醒我一些想法上的盲點來幫助我放掉對於掌握唱歌元素的焦慮

所以這件事對我來說變得非常地豐富有趣

我不只是在學習唱歌,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看見了自己很多在想法上的盲點

隨著這些不同盲點的出現和解決的過程,我找到了愈來愈輕鬆的唱歌方式和位置

聲音也從原本的有氣無力變得紮實有厚度,然後再從過度閉合、過度用力的聲音變得輕柔,再從太輕太柔的聲音中去增加一些厚實感…

整個過程其實一直都在加加減減

有時候多了一點什麼,有時候又需要少一些什麼

它是一個非常彈性和動態的學習過程

有時候就算學會了某個技巧、找到了適合的發聲位置但換了一首歌和旋律後可能又會突然間找不到

就像每次都煮同一道菜也不見得能煮出相同的味道一樣

所以我發現學習唱歌真的是永無止盡的一條路

永遠都可以再更好、更進步一些,也永遠都有可以再提升的空間,學海無涯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習慣,所以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不會一樣,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

有的人可以靠自學來學習,但我就是需要有老師直接告訴我的那一種

而且我也比較喜歡這種方式

我覺得比較直接,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率的學習

我雖然沒有訂下什麼宏大的學習目標,也沒有按表操課、每天設定進度和目標來練習

跟一般很有企圖心的學生相比我算是一個比較隨性的學習者

但我習慣遵從身體的感覺去練習,我很著重每一次練習唱歌的時候去觀察身體有什麼樣的感覺

我透過這樣的方式去記憶和理解老師教的東西。

所以坦白說,我應該不是屬於學得很快的人

因為每一堂課之後我都需要一些時間去感受這個觀念及練習在我身上產生的變化

然後再學習如何將它們運用到每一次唱歌的過程裡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要炫技

只是希望能夠被自己接受而已

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著實地感受到自己聲音的轉變

雖然沒訂下要飆得到高音的目標

但這幾堂課下來我也自然而然的擴展了自己的音域,並放下了那種覺得可能會唱不到那個音的想法

因為你只要覺得自己唱不到就一定唱不好

它是一個心理的過程,我從這種比較自卑和自嘆不如的想法

轉變成去相信自己是可以唱得到的這種比較正面的思維然後這件事就慢慢地變得輕鬆了起來

聲音也漸漸地變得愈來愈自然

想往上唱的時候就放膽的唱上去,想往下的時候也試著唱下去

然後就自然的可以上得去也下得去了

以前唱不怎麼上去也唱不怎麼下去的音就自然可以唱到了很神奇也很有趣

當然這些都不只是心理的因素

知識和觀念都是必須的,所以我覺得有系統的上課和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尤其如果真的想要學好一件事

真的需要先有這些知識作為基礎,然後再慢慢地透過練習去強化

最後把它內化成身體記憶的一部份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學唱歌跟學騎腳踏車很像

它是一個尋找身體平衡的過程

一旦找到了那個平衡點就不容易忘記

當然在那個平衡點上是可以一直再添加一些更細緻的元素來讓它變得更精緻的

但只要每增加一點東西,就需要尋找新的平衡點

那個平衡點會愈來愈微妙和精細,而這也是它有趣的地方

這是我個人的學習過程和經驗分享,我覺得一個好的老師並不是一定要有什麼樣的背景或條件

而是要適合自己,會教和會做是兩回事

就像可以教出游泳冠軍的教練不一定要是游泳冠軍一樣

他只要會教就好了教唱歌的老師很多

但是不見得每個人講的你都聽得懂或是你都想聽

所以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選擇和感覺

「教學」是一種專業對我來說,我覺得 Orange是一個很會教唱歌的老師

所謂會教是因為教得會、聽得懂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很簡單的方式

讓我理解我原本不明白和不懂的觀念,並幫助我去實踐他所教導的觀念無論他用的是什麼樣的技巧或方式

它們是有用的、我能夠感受到顯著差異且能夠幫助到我的

而且他也有能力可以做各種的示範無論是對的或是錯的示範來讓我知道該如何去調整

是屬於會教也會做的那一種類型

以「實際操作」的經驗和能力來說都是很棒的教學和示範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務實派的老師和教學模式

因為我對於一大堆學術性的理論沒有太大的興趣

除非這些理論都能夠被我實際運用上

否則我是想要唱歌又不是要來準備考試的,空泛的知識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時候我覺得學習是一種緣份

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和頻率一樣,就像我並沒有很刻意去預設什麼想法

甚至也沒有去調查或關注Orange老師的教學背景,很單純只是因為被一份熱情打動所以想說試看看

看看我這種可能沒救的人會不會有一些改善或進步

而成果其實遠比我想得還要好

至少我覺得自己有聽懂也有做到每堂課老師教的東西

既然做得到就表示是有效的,而且從唱歌的過程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這也是我願意分享這個學習經驗的原因

連我這種完全的門外漢都教得會的老師,我覺得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另外我覺得如果已經決定跟某個老師學習

那就好好地專注於這個老師所教的方式就好

因為既然選擇了某一個老師就表示信任他的專業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擅長的表達和詮釋方式,看愈多有時候只是愈混淆和愈混亂而已

如果真的想要學唱歌,選擇一個自己的心想要選擇的老師之後就好好地學吧!

相信自己的選擇並享受這個有趣的學習過程吧!

需要更多的幫忙?!

教練方案:需要我們的幫助,來蛻變的歌聲嗎?
=> 到這裡,申請我們的【頂歌速成SOP】教練計劃

新手自學:需要我們來幫你找到自學的路徑嗎?
=> 到這裡,看看我們的【唱歌沒天份也能學,把歌唱好聽的入門攻略!】